沈陽工程學院學報(社科版)2021年第1期 |
文藝美學研究 |
現代弗蘭肯斯坦的悲劇——論《蝴蝶君》中的雙重建構 |
湯 縱 |
“美本身”與無遮蔽的存在:論柏拉圖思想中的美與真 |
于子然 |
淺析《聊齋志異》中異類之自我剖白 |
李 奧 |
社會治理研究 |
基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遼寧省人才環境問題研究 |
王天佳 |
民法典利他合同規則的解釋論 |
黃諾洲,杜換濤 |
國家治理視閾下社會利益固化現象解析 |
丁 琳 |
東北地區新生代高學歷流出人口特征分析 |
張琪琪,單 良 |
管理創新與能源經濟 |
電力產業電網投資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協整分析 |
安玉興 |
“混改”國企高管薪酬差距與研發投入關系研究——基于管理層權力視角 |
錢士茹,王守元 |
普惠金融減貧效應檢驗——基于遼寧省數據的實證研究 |
楊科敏 |
政治與哲學 |
美德的對稱性研究 |
邊 疆 |
自然狀態契約假設與原初狀態假設的對比研究 |
王璐瑤 |
高校黨員榮休制度:理論思考與實踐進路——以沈陽醫學院的實踐為例 |
高 楊,龐春陽,陶慶才 |
語言與文學 |
晚明文學教化功能的演變路徑 |
陳俞均 |
在多重情境中“漂泊與尋找”——論張曙光的詩歌《都市里的尤利西斯》 |
劉永雍 |
社會階層的空間建構與復雜人性的具象呈現——以《雪國列車》《寄生蟲》《饑餓站臺》為例 |
果金鳳 |
民俗學教學與文化傳承的價值審思 |
陳 妍 |
釋義學派翻譯理論在心理學中的啟示與應用 |
杜景昱,趙海磊 |
教育與教學 |
體驗式教學在研究生學術英語寫作中的設計研究 |
馬 瑾,王 君,陳 煒 |
基于移動終端的“機械設計”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 |
郭維城,張 陳 |
深度融合信息技術的電子類專業教學內容體系設計與實踐 |
孟祥斌 |
“一帶一路”背景下電氣工程專業英語課程改革與實踐 |
吳金玲 |
青年發展研究 |
新勢態下研究生線上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模式探析 |
趙 研,王金梅,田雨晨 |
大學生公益社團向公益創業的轉變:現狀、困境及對策 |
魏 來,史孟君 |
自我認同與大學生社交焦慮的關系:負面評價恐懼的中介作用 |
高源霞,胡雅梅 |